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情迷博物館

夜闌人靜, 驀然間想親親藝術, 於是重溫香港電台PodCast節目<情迷博物館>。


觀後不斷深思: 香港欠缺一個有活力,有互動性嘅藝術平台嗎? 不﹣至少JCCAC係活化嘅最佳例子! 我只認為香港藝術博物館需要破舊立新。

咩叫「活力,有互動性」? 例如香港藝術館係一個非常規劃化的平台,每件藝術品會整齊陳列出黎,旁邊會有詳盡嘅詮釋,就係咁! 但有活力嘅平台唔係咁—例如牛棚藝術村+JCCAC, 每位artists會有自己嘅studio,用自己嘅風格意興地展示個人藝術,甚至同觀眾一同artjam,切磋! 遇到社會不同議題,artists同市民會一同用攝影, painting, installation等藝術媒介作靜態嘅訴求,打破傳統give-and-talk嘅沈悶局面。




不過有兩點需要follow-up。第一,藝術工作者應該點樣平衡作品嘅藝術性以及認受性(藝術普及化),藝術性唔可能完全抽離群眾對藝術嘅認識同修養。同埋improve (artjam) 對參與者都有一定程度o既要求, 如果係為了純粹等多o的群眾參與其中, 好容易失去提高群眾藝術修養以及更關注藝術o既原意. Improv 以外, 固有形式o既藝術都應予以肯定同保留, 問題反而係在於, 點樣令群眾真正了解既有同新興o既藝術形式? 所以講到尾, 純粹透過藝術工作者自我創新, 用有限空間同時間同群眾interact, 唔係問題, 但outcome 有限. 我們應該從教育制度下出發, 支持鼓勵學校給予學生更多空間同時間參與唔同形式o既藝術.


無錯,例如只係中小規模嘅台北當代藝術館,雖然係政府資助,但參與者都可以不同嘅素材平靜地表達意見,以至當地人民對文化藝術,社會議題上嘅包容性好大!但香港唔同,雖然蘊含中西文化嘅背景,但始終欠缺一個平台令市民接觸藝術,以致不少人背負「畫好一幅像真度極高又顏色配搭得宜嘅油畫就是藝術」嘅低層次思想! 要成功推及藝術,第一步唔係要提昇藝術修養,呢個係長遠嘅發展,而首要任務係要刺激市民interest/ involvement。



台北當代藝術館
不過藝術有好多種形式, 西方及中國藝術都要得到保育同發展, 先係萬全之策。
多謝RTHK製作一輯欣賞價值極高嘅節目! (詳情可click入網址: http://podcast.rthk.hk/podcast/item.php?pid=313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